中医认为,“气无形,血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因此,临床上常将其与补血药配伍使用,如著名的当归补血汤,就是将有“补气圣药”之称的黄芪与养血的当归按5:1的比例配伍使用,常用于血虚发热性疾病。黄芪与其他药物配伍后,还广泛用于临床各种虚证及虚实夹杂诸证。
民间还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食用方法。① 茶饮:每天用黄芪30克,水煎或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有些人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常服黄芪茶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疗效。② 熬粥:取黄芪50克,煎汤以后,可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或将黄芪15克,党参10克,水煎取汁,再将药汁与大枣3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
服用黄芪时宜注意以下事项:① 黄芪性微温,味甘,过用易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使用黄芪进补,剂量要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述表现,一旦有,则应停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② 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红无苔、脉细数等肾阴虚表现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黄、玄参、麦冬、玉竹等;③ 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湿热表现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④ 体内有热毒炽盛表现者,如满面通红、咽疼口苦、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服用黄芪应慎重。⑤ 黄芪是升阳之药,轻用可升压,重用可降压。治疗低血压常用补中益气汤,其中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黄芪必用至30克以上。
指导专家:安徽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施卫兵
(陈小飞 整理)
载大众卫生报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