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贵在坚持
基本疗程是三年;幼童孕妇体虚者不适宜
夏至刚过,伏天将临,“冬病夏治”的好时节也接踵而至。那么,什么叫“冬病夏治”?哪些疾病适用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需要注意啥?记者近日采访了我省中医专家为您一一释惑。
这些冬病能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也因为治理手段简便、治疗费用比较低、疗效比较好而成为卫生部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在全国开展已有十年时间。 ”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盛炎炎介绍,中医有着“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经过两千多年的总结发现,人体的周期变化与天气、气候的变化周期是完全吻合的,进入伏天尤其是夏至以后,人体的穴位、经络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些相关的穴位和经络变得比平时敏感得多,此时在穴位敷上相应药物,吸收会特别快,药效明显,人体体质也因而得以增强,减少或预防疾病的发生。
“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发现,伏天敷贴的疗法对冬天容易发病的疾病最有效果,所以叫冬病夏治。”盛炎炎表示,冬病夏治的适用病种很多,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慢性咽喉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腿痛、风湿类风湿及各种关节疼痛等,一些常见妇科病如痛经、盆腔炎、产后痛等,以及体虚感冒、冻疮、免疫力低下等都能通过伏天敷贴的方式取得良好疗效。
三年治疗须坚持
“冬病夏治贵在坚持。 ”盛炎炎特别提醒,中医“冬病夏治”的疗法是从根本上调理人体气血从而增强体质抵抗疾病,不同于在疾病发作时服用西药从而“立竿见效”的做法。 “冬病夏治”的基本疗程是三年,治疗时期为每年的夏至前到末伏,每年的治疗费用也只在三五百元左右。由于疗效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就放弃了继续坚持治疗的想法,这也就走入了误区。
同时,冬病夏治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应主动向医生告知,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帖服的同时配合其他方法共同治疗,而如遇病情变化或急性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