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房里宅着偷清闲,一杯冷饮吃着尝冰甜;或球场上拼杀,图个大汗淋淋的痛快……消暑方法虽各不同,“寻找凉爽”却是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清凉消暑各有“良方”
天鹅湖、翡翠湖、逍遥津、杏花公园……省城免费开放的各大公园无疑是大家在茶余饭后最偏爱的纳凉之处。 “现在流行讲负氧离子,树多、水多的公园应该是城市中最符合这个条件的地方了。”小艾家住大学城,每日晚饭后,带着宝宝去翡翠湖边上散步是雷打不动的项目。穿双凉拖、带壶水,便备足了行头,“形象不佳,却是惬意”。 70后的她,一直有个“耿耿于怀”的念想,就是幼时记忆中夏日夜晚的露天电影,开阔的场子中,支起一张大幕布,大家或坐或站,伴着夏夜的徐徐凉风,看着电影里人物的悲欢离合,那种快乐,简单而纯粹——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想重温。
不少人更简单,或空地儿、或楼顶,铺张席子就行。 “小时候,每到夏天,成串的葡萄挂满了院子里的葡萄架。铺张草席,仰面躺下,透过满架子的葡萄,数那满天的星星。数累了,闹困了,然后就那么睡了。一夜清凉。”杰飞就职于合肥某知名科技公司,常常约一帮朋友,寻块开阔地儿如此纳凉。聊聊、侃侃、闹闹,轻松快乐自在其中。
关于消暑,也有另类的一群。酷爱羽毛球的林姐自建了一个qq群,聚集了一帮球友同事。隔三差五,群里一吆喝,战局便布了;电话定个场地,下班后齐“杀”过去,战局便摆开了,“该出汗时就要出汗,更要健康地出汗! ”
消暑各有妙招,也有人通过对家居进行简单装饰来获取“清凉”:把厚窗帘换成竹帘或素雅的轻薄窗帘、给沙发穿上浅色“外衣”,再摆上几盆小植物,把“绿荫”搬到家里,简单几招便可让家里清凉起来。
学会调节“心理空调”
“苦夏难熬”,窗外知了不停叫,身上热汗不停流,人的情绪不自觉地容易变得烦躁。 “炎炎夏季,不仅身体易中暑,心理也会中暑。 ”省中医院刘健教授介绍说,如果常出现烦躁不安、易发火、记忆力衰退、不能安心思考问题,或者莫名的头痛、胸闷、心跳加速等症状,就很有可能是“心理中暑”了。而“心理中暑”症状若持续太久,不仅会影响人学习和工作质量、人际关系,还会对健康不利,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