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是中医自古以来的传统,《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专门介绍了一年当中的四个季节的养生方法,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即注重养生要顺应四时。春天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因此春天最大一个特征就是“生”。春夏之交尤其如此,阳气生发“万物以荣”。春夏之交的养生基本遵循春季养生的原则,不过要注意天气的变热,阳气的生发,注意对心理的调节。那春夏之交的饮食、起居该注意些什么,才能安度阳春呢?日前,记者专访了安徽省中医院常务副院长、风湿病科主任医师刘健教授。为广大百姓画出春夏之交养生规则图。
专家简介:刘健,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风湿病科、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编委;安徽省委保健委员会保健专家。先后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获省级科技成果6项,获省级科技奖励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4部。先后荣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安徽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光荣称号。医院常务副院长刘健主任医师主持的“健脾化湿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病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荣获201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安徽省中医院名医堂)、周日上午(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病科)
谨防心理“感冒”
养生的重点是在于调神,即精神、情志的调养。 春天是各类精神疾病的多发期,民间常说, “菜花黄,疯子忙”。那么,这其中究竟隐含着怎样的科学根据呢?刘健教授认为,春季日照和温度变化较大,受这些变化的影响,人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一些原本很小的事情,在这个特殊的季节,可能会成为情绪不稳定的诱因。同时,春天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