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4月10日电(记者 李希)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卫生厅获悉,据统计,2011年全省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诊疗人次达到1025万人次,急诊人次较医改前增长33 %以上,出院人次较医改前增长64.58%;床位使用率达到90.87%,超过全省综合医院平均水平,并高于全国中医医院平均水平。安徽中医药在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中充分发挥了低成本优势,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安徽中医药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医改之路。
“5+1”模式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2009年,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5项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安徽立足省情,在推进五项工作的同时将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范畴,形成了安徽“5+1”医改模式。医改三年来,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立中医院改革不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深化医改中彰显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据了解,自实行“5+1”医改模式以来,通过政府财政支持以及惠民政策的出台,比如使用中医药服务可以提高10%的报销比例、降低100元门槛费等,光这项惠民政策,3年医改时间内就节省了29个亿。省下来的费用并没有补助给中医机构,而是实打实的补助给病人。中医药发展如此之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导向所致。政策导向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5+1”的“1”充分发挥实效,其意义不仅在于为老百姓解决看病负担,更是改革的模式和方向。
从源头上解决中医药人才问题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徽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中医药发展的社会基础非常好,但基层中医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2010年5月,安徽省卫生厅制订了《关于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解决了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问题。通过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工作实行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饮片配送、统一业务管理的“五统一”措施,先后确定在泾县、怀远县、南陵县等8个县开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