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护士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本科护士”已经成为很多医学院校的固定专业设置。为了培养高水准的技能型临床人才,安徽中医学院构建了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
模拟场景让护生进入角色
“你能听到吗?你怎么了?”伴着呼喊,护士用双手轻轻拍打着患者身体两侧。患者主诉突发胸闷,含服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作用不明显,前胸撕裂样疼痛,后背抽拽疼,浑身乏力,神志不清……护士们围着躺在病床上的病人进行抢救。这是一场护理专业学生的模拟训练,由一名经过培训的学生担任患者。
虽说只是一场模拟演练,但是从评委到护生都十分紧张、认真,一丝不苟地完成急诊急救的每道程序。现场有一名医生参与演练,抢救需要的心电监护仪、急救箱、静脉注射等设备都是成套的“真家伙”。
从询问病情、体格检查到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采血、心电监护、做心电图……护生们按照抢救步骤紧张有序地进行,并且在每个环节中不断高声询问医生,清晰地表达请求团队支援、设备支援。患者清醒后,护生还与患者沟通,进行安抚。评委们不时走近观察护生的现场表现,并根据其组织急救、急救技术、急救步骤、急救时各种“对话”等综合打分。
还要考察沟通和组织能力
在一个评委手中的“本科护生急救能力评价表”上可以看到,模拟演练主要包括:核心能力,即迅速反应能力、快速收集材料、分析判断能力、急救措施计划决策能力等;临床急救能力,即应急反应能力,措施实施顺序恰当和急救措施实施准确和正确性等,由评委对护生进行评价、打分。
在考核评价表最后一栏,还有关于护生心理状态、与患者沟通、与医生沟通和护生之间合作等的考核内容。评委说,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实用型学科,随着整体护理、循证护理等新理念的不断涌现,护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床边模拟考核不仅可以帮助护生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还可以训练其调动诊疗现场资源、组织医疗救助的能力,这都是理论考核无法实现的。
评委告诉记者,由于护士工作压力较大,也偶尔发现护患沟通存在不足,比如有些护士对患者自行调整输液速度时会说:“找死吗?你的血压这么高,吊水快是不行的。”还有一种表达:“您有高血压,吊水速度不能过快”,“用不同药物吊水,速度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