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最近,不少市民发现这些恼人的症状又随着秋季到来“骚扰”自己。中医专家表示,这些现象都是典型的“秋燥”。中医将燥分为温燥和寒燥,前者多见于初秋季节,后者常见于冬季。无论温燥或寒燥,如不积极防治,都会对健康有很大损害。
“可以调整饮食润燥,‘秋气通于肺’,多选择甘润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生津养肺,润燥护肤;新鲜的蔬菜、水果,如大白菜、萝卜、苹果等有养阴润燥的作用。 ”省中医院刘健教授介绍,秋天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多喝水是对付“秋燥”的必要手段,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以少量多饮为原则。同时要经常开窗户通风透气,可将敞口大的容器盛水放在室内,增加室内的湿度。
我国古代医学家还曾留下一条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还可以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
此外,刘健教授还提供了一些中医食疗防燥的方子:用莲子、大枣、银耳等,加上适量的米和水煮稀饭吃;也可将沙参和麦冬用开水冲服,每天一次。银花、菊花、冰糖、百合、藕等有清热作用,可煮汤或泡水食用;少吃葱姜蒜等辛味食物,多吃苹果、葡萄、柠檬、芒果等酸味食物,既能防燥,还能促进消化。坚果,油脂类食物,如芝麻、大豆、核桃、花生等能滋润皮肤。
(陈小飞、郑慧)
载安徽商报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