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依帆 陈小飞郑慧)小明在课堂上总喜欢“挤眉弄眼”、扮“鬼脸”,老师认为他扰乱了课堂秩序,小明很委屈,他告诉妈妈,不是自己调皮捣蛋,是因为鼻子痒才这样的。小明妈妈随即带他到医院,检查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没想到最后小明被确诊为过敏性鼻炎。
安徽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吴飞虎介绍,根据生理结构,人体的耳朵、眼睛、口腔和鼻腔是相通的,连接耳朵与鼻腔的通道是咽鼓管,连接眼部与鼻腔的通道是鼻泪管,在下鼻道有鼻泪管与眼睛相通,后鼻孔的鼻咽部与咽喉相接,所以小小鼻炎可谓 “牵一发而动全身”。秋季,早晚温差大,加上很多果树正值结果实,各种果实粉、灰尘等,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
他提醒,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孩子患过敏性鼻炎病,容易被家长、老师误解成扮“鬼脸”,或者首诊容易到医院神经科就诊,从而拖延病情,延误治疗,也给幼儿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载安徽商报9月14日 合肥晚报9月14日 市场星报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