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祛火”有讲究
■ 本报通讯员 施卫兵本报记者 王慧慧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暑热难耐,不少人会出现口渴、口苦、目赤、头晕,有的甚至出现咽喉灼痛、口舌生疮等“上火”现象。针对夏季“祛火”,省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专家给出养生建议。
防暑不当致“火”生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故《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 ”可见暑病就是热病。在中医看来,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如果失去制约,火性就会浮炎于上,表现出病症,统称“上火”。因此立夏后,“上火”就成了人们最易出现的不适,病人主要表现为喉咙肿痛、牙龈红肿、流鼻血、口舌生疮等。人们在感到身体不适时,经常把各种症状统称为“上火”:喉咙肿痛、牙龈红肿说是“上火”,流鼻血、口舌生疮说是“上火”;小便赤黄、大便秘结也说是“上火”。
引起“上火”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气候因素外,还有不少人为因素。比如,外出旅游时,疲劳易导致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进而产生心绪不宁、食欲不振等症状;高温作业时,会出很多汗,易造成体内水分严重丢失,精神萎靡不振;由于夏季炎热,有些人睡不好、没食欲吃不下,常心烦易怒或精神紧张;酷爱打游戏的人,常熬夜“作战”,弄得两眼通红不说,还常会流鼻血。此外,炎热夏季里,很多人都喜欢一边吃麻辣火锅一边喝冰啤酒,“冰火两重天”爽快之后,辛辣刺激的饮食会给肠胃增加负担,过量进食又会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更会导致“热气”。
“火”分虚实要认清
炎热夏季哪类人群最容易上火?俗话说 “小伙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人们常说的火力壮,其实就是说一个人的阳气旺。中医认为生命靠阳气来推动,它是人体的热能,也是推动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对于人体来说,少火充旺,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就较为强盛,抵抗力也较强。如果火力不足,就会畏寒怕冷、身体虚弱、抵抗力弱。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老年人阳气旺、火力壮,男性比女性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