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冬病夏治”要科学认识

来自:   发布时间:2011-05-24
 

    伏天快要了,患者开始关注“冬病夏治”。对此,省中医院常务副院长刘健教授接收采访时强调,“冬病夏治”有其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要科学认识“冬病夏治”,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这段时间人体阳气最旺,气血充盈,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采用中药外敷、内服、针灸、火罐等特殊的治疗方法,可以激发阳气,提高免疫力,起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刘健说,“冬病夏治”每年从入伏开始至末伏,大约一个月的治疗时间;不论这类疾病有无复发,都要在伏天治疗;每年夏季治疗一个疗程共3-5次,连续治疗三年;治疗期间还要注意饮食起居,如贴药后忌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食品,不能贪凉,在空调房间里不能呆得太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什么样的疾病适合冬病夏治?刘健强调,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它季节治疗效果好。如:哮喘、慢阻肺、体虚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咳喘、过敏性鼻炎、冻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等。

    据了解,省中医院是我省最早开展“冬病夏治”的医院,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形成了“冬病夏治”的诊疗规范:筛选好治疗病种,制备好敷贴药物,辨证好施治穴位,维护好后续治疗。   

 陈小飞

 载新安晚报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