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

来自:   发布时间:2011-02-17
 

糖尿病的高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危害令很多人谈“糖”色变。省中医院立足基层、服务社区,努力把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成果推广到基层社区——

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


■ 本报记者 王慧慧本报通讯员 陈小飞

 

    1月底,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糖尿病方面投入最大的研究项目之一,“基于社区的糖尿病中医药干预及推广应用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慢病项目之一,该项目将力争在未来三年中整合糖尿病科研资源,搭建平台,把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成果推广到基层社区,提高基层医生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诊疗水平,形成社区科研体系建立的模式。其中,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即安徽省中医院)是承担该项目的三家医院之一。

 

“绿色”理念引人关注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达到9240万,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最大的是导致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根据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文件,我国“未来十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干预措施,糖尿病的死亡率将上升50%,成为所有慢性病之首。 ”

    在一项卫生部门刚刚完成的对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8万20岁以上人群进行的“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迁调查”中,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和乡镇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高达9.7%和15.5%。糖尿病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20多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39%,比10年前增长了7倍。同时,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同样增势明显,儿童青少年很有可能成为今后糖尿病发病的潜在人群。因此,加强糖尿病的社区预防及宣传工作尤其重要。

    中医药作为国粹,在糖尿病防治中体现出五大独特优势,即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发挥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干预作用;降糖疗效肯定,尤其对防治慢性并发症作用确切;中药降糖作用缓慢、温和、持久、不易反复;降糖以外的作用较强,如提高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外治方法较多,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治法对多种慢性并发症疗效确切。

    省中医院从1982年即开展了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2008年,医院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确定为全国16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