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会不会得中风?如何预防中风?中风以后如何治疗护理?1月11日上午9:30~10:30,本报健康热线0551-2623752,邀请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院(安徽省中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内科主任杨文明就中风的预防和治疗等相关话题与读者交流。以下内容根据电话录音整理,未经杨文明本人审阅。
本期指导专家 杨文明
专家简介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省中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内科主任。曾先后到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哥廷根大学医学院和法国巴黎医科大学、尼斯大学附属医院作专业研修。并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工作及博士后工作。现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及重点专病(肝豆状核变性)学科带头人,安徽省重点学科(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世界卒中协会会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学会脑保健专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兼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药学会安徽省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中国帕金森病专家组专家,国家“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独家秘籍
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特别是脑血管病、锥体外系疾病(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老年期痴呆、头痛、眩晕等。
多种危险因素造成中风
读者:听说“三高人群”容易得中风,我的母亲没有“三高”,二天前突然右侧半身不遂,不能讲话,住进了县医院。医生说她得了中风,这是为什么呢?
杨文明:除“三高”之外,临床上还有其他危险因素,例如心脏病、吸烟、饮酒、肥胖以及年龄和性别等,这些危险因素与“三高”一样单独或联合在一起引发中风。你母亲虽没有“三高”,但仍然得了中风,推测应该存在引起中风的其他危险因素。
多发性缺血灶需马上治
读者:我今年56岁,平时有高血压病,一直吃药控制,没有任何症状,最近到医院做头颅磁共振发现脑内有多发性缺血灶,想知道要不要用药治疗?
杨文明:近年来,医学家们已充分认识到在无症状期如不进行早期的药物干预,大部分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