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日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发出通知,要求在全院开展向丁锷同志学习活动,要求全院广大干部职工要学习他不忘初心、永跟党走的政治信仰;热爱中医、奉献毕生的精神追求;传承育人、诲而不倦的名师风范;仁爱精诚、敬佑生命的大医情怀;淡泊名利、勤俭敬业的品格修养。
丁锷,全国名中医、安徽省国医名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全国第二、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批“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全国骨伤名医”、2016年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得者。丁锷教授献身于中医药事业,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热爱中医、奉献毕生
丁锷于1934年出生在安徽省舒城县一个农户家庭,自幼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药学和脉学,背诵经文、方药数百篇,抄方数以千计。出师之后,悬壶乡里。一位陈姓患者,时常上腹部绞痛、呕恶、便秘,三年来反复发作,多方求医无效。丁锷用8付中药解决了问题,一时间声名鹊起,远近患者纷至沓来。
1955年秋,丁锷考入舒城县医院中医科,1957年,被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录取,毕业后留校,成为安徽中医学院首批师资队伍的一员。1960年,丁锷被选送到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接受骨伤专业正规高等教育。他是安徽中医骨伤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在全国中医骨伤教育界有很大的影响。他建立了中医骨伤教研室,创立了附院的中医骨伤科。他把中医作为创科之本,把人才作为兴科之源,把病人作为立科之命,经过50多年的发展,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骨伤科是安徽首批中医骨伤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成为安徽省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骨伤中医急救项目单位。他编著的《中医骨病学》、《中国骨伤科学·内伤病学》、《中医临床诊疗规范》、《中国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等多部学术专著,为我国高等教育和骨伤临床专家的教材。
丁锷的一生,是用中医方法为患者服务的一生。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他创立的以“行气、散结、清热解毒”中药内服为主,配合外敷等非手术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