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阴阳的消长遵循着节气的规律,这就是中医常讲的“天人相应”。自冬至起人体内阴气渐弱而阳气渐强。天虽寒冷,阳气始生。自夏至起,人体内阳气渐弱,阴气渐强。天虽炎热,阴气始生。因此在饮食上需要加以区别注意,今天我们有请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临床营养医师汤丽芬硕士谈一谈饮食保健和夏季的一些养生药膳。
据汤丽芬介绍,冬至后始数九,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候,然天地暗藏初生的阳气,这时无意间受凉,或是偶尔食入寒凉之物,不必太过紧张,只会当时发病如腹痛,咳嗽等,而不会留下寒症固疾。随着人体阳气渐生渐旺,寒凉阴翳渐弱渐消。冬令进补就是运用这个阴阳消长的规律,因势利导提高人体阳气,祛除虚寒性的沉疴固疾,温补阳气,强身健体。
性急的小伙伴会问“这么说,夏至之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天再热也不要吃冰激凌了啊?”答案是正确的,因为虚、寒固疾往往就是夏月贪凉饮冷所致。夏至之后的小暑、大暑、立秋为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三伏天。然,物极必反,此时阳气由盛转衰,阴气悄然而至,若在此时屡受寒气侵袭,则易犯胃寒腹痛,肺寒咳喘的慢性顽固性疾病。治疗上,可以应用这个阳盛阴长的特点,对相关穴位进行温热刺激,消除随阴气而起的阴疾,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冬病夏治”。
我们除了冬令进补,冬病夏治这些治疗方法之外,平时也要注重节气的养生,节气养生药膳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据介绍,夏季的养生药膳,分为夏至之前与夏至之后。
夏季药膳推荐以养生粥为主,特殊情况(如糖尿病,则改成特制的汤类),冬季以汤为主。夏至之前,考虑暑湿较重,易伤津耗气,选用“香薷红豆薏仁粥”可酌情加入茯苓,大米,葛根。(香薷记得用茶包装好哦!相信大多数小伙伴不喜欢杂草粥。)夏至之后,因阳气在外,而伏阴在内,而注重补养肺胃,推荐“莲子百合瘦肉粥”,加入生姜,竹叶,大米,竹叶也要用茶叶包装好。
另外,整个夏天的养生还要注意一点,不可一味寒凉,不可过分苦泻。夏日寒凉苦泻太过而易伤阳气,肺胃最先受伤,而后及肾。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强调“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苦”为苦泻之品,如苦瓜,南方的凉茶、二十四味等。“辛”,一般指辛温之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