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冬病夏治”正当时 中青年人增多

来自:   发布时间:2016-06-23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描述的就是人们在三伏天运用穴位贴敷、针灸、拔罐等手段,进行“冬病夏治”的中医养生场景。近日,气温逐渐升高,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昨天,江淮晨报联合安徽省中医院以及高新区天乐社区分别组织了两场“冬病夏治”免费体验活动,一共有25位读者体验了此次活动。

  “冬病夏治”年轻人越来越多

  张女士是个“老风湿”,每年夏天,想吹电扇开空调又受不了那种“透骨凉”刺激的难言感受,将张女士“折磨”得不轻。年初,听人介绍,“冬病夏治”对缓解风湿疼痛颇为见效,她动了心思。恰巧,看到江淮晨报的“冬病夏治”读者免费体验活动,“简直就是及时雨”,张女士赶紧和老伴一起报名。

  昨天,参加体验活动中,像张女士这样的老“病号”可不少,其中,近八成都是因为深受颈椎、腰椎疼痛,以及各种关节、腰腿疼痛等困扰,不得不“求助”中医,希望通过“冬病夏治”能减轻病痛。“不仅是晨报的体验读者,这也是现在‘冬病夏治’患者的一个主要特点,从就诊人群中青年人增多就能看出来。”听记者介绍了江淮晨报体验读者的情况后,安徽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肖洪波笑道。

  他介绍,以前,“冬病夏治”以老年人为主,多为慢性病患者,而今年,40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明显增多,“有腰椎、颈椎问题的人占半数以上。还有一些是消化系统疾病,胃寒,常觉得胃疼、胃胀,消化不良的患者也很多。女性患者也比以前增多,主要是因为宫寒引起的妇科疾病,畏寒,四肢冰冷等。”

  就诊人群的另一个变化,就是就诊患儿大幅增加,“孩子一直是‘冬病夏治’的主要人群,现在更多了,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哮喘、鼻炎的孩子太多了。”肖洪波说,“冬病”之所以年轻化,和现代人普遍生活不规律,经常不按时饮食,喜欢吃生冷食物、空气质量差有很大关系。

  “冬病夏治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除了穴位贴药之外,针灸、拔火罐、吃药、食补等都是治疗方法。”肖洪波提醒,在治疗期间,冰冷、辛辣的食品和酒会影响治疗效果,贴药期间要忌口,其它时间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偶尔适度少量服用也可。

  “冬病夏治”需循序渐进

  当天的活动中,也有一些读者是第一次体验“冬病夏治”,他们除了感受了一下穴位敷贴,还有读者体验了一把拔火罐,“这火罐拔下来之后,我有点像瓢虫。”

  今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