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立项,该院杨文明院长牵头,全国24家单位30位专家协作完成的《银杏酮酯分散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顺利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审查并于2021年8月11日正式发布。这也意味着银杏叶制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有了新标准。
据介绍,银杏树是我国古老的树种,被称为生物演化史上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银杏叶是其最为常用的药用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国内进行银杏叶制剂的开发应用以来,银杏叶制剂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目前国内有100多个厂家生产,市场应用的银杏叶制剂已近300个品规,随着制剂工艺不断更新,其有效成分及致敏成分的精准控制,银杏叶制剂已从第一代的简易烘干的银杏叶压缩成片发展成为有效成分含量更高、致敏成分含量更低的第五代产品。
然而,目前市场上银杏叶制剂存在着品种多、剂型多、一代至五代产品共存,良莠不齐的局面,导致临床医生面对众多的银杏叶制剂时难以作出科学合理的药物选择。为规范银杏叶制剂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用药风险,使患者获益最大化,2018年10月9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立项,并于同年11月11日在合肥召开项目启动会,成立了由心脑血管病临床、方法学和药学等领域专家组成的项目组,开展了《银杏酮酯分散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制定工作。
项目组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银杏酮酯分散片临床应用问卷调研。调研范围涉及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安徽、四川、广东、广西等地74家医院、131位临床医师,经过相关研究最终形成11个共识推荐意见和6个共识建议,遵循GB/T 1.1-2009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编制说明编写规范》,广泛征求共识意见并完成同行评议和修订,于2021年4月30日在北京全票通过共识审查。
据了解,该共识规定了银杏酮酯分散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适应范围、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使用禁忌等。确立了银杏酮酯分散片是新型的第五代银杏叶制剂的代表,可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该共识适用于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在内的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及老年医学科等,为合理使用银杏叶制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重要的指导。 (唐露露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萌)
来源:合肥晚报2021年8月18日